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

老子道德經第十四章---道紀

老子第十四章道紀


視之不見名曰夷,聽之不聞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,此三者不可致詰,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,繩繩不可名,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


太極拳說:


視之不見、聽之不聞、搏之不得,所指的是道之活動是無法以感官之活動察覺描述的。道之活動,透過人的體驗,是一種收視反聽的功夫,由外在的感官覺受迴返到內心的觀照,由心觀、識聽、神搏而覺知夷、希、微之內涵.內在觀照的心靈覺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,它是無相、無聲、無形的,故不可致詰,渾淪一體,知覺一氣。心神體能,氣化流行,潛藏於內,不顯於外呈現道之空無性與自由性,故不皦.透過人的收視返聽,內觀覺照,氣化流行於內,道之於人呈現了透明性與明覺性故不昧。


太極拳起式,進入平立觀無極,在陰陽未分,進入無極之境,屏除一切雜念,收視返聽,透過呼吸的運動內觀天根月窟往來變化,腹底之氣絪蘊騰然,全身通泰,百脈運行流暢,所謂「氣映然太虛,升降飛揚未嘗止息」。此時虛實動靜之機,陰陽剛柔變化之勢,蓄運於身,知覺一氣,週流六虛.不皦不昧,惚兮恍兮,若有若無,若無其事,全體生命進入無極景象,渾渾穆穆,混混沌沌,是一種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的大混沌境界,故無極而太極。


太極拳的運動是在立身中正的要求下,平立鬆靜腳踏地,全身順著重力場鬆放穩靜的平立踏於地面上,因地球的反作用力,人的脊柱有一股力量向上提起,將身體節節貫穿,全身重量下沉,上身因反作用力而拔起於頭頂,猶如懸頂一般,人的「百會」穴有鬆空之感,在全身通暢透空的覺受下,人的呼吸往來之間,自身的氣機隨時有動靜變化之感,在心念專心一意的運作下,達到忘其身。自身的靈明之性,虛靈不昧,觀照週身,虛而待物,用心若鏡,達到身心與物同化,與天地合一,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,物物而不物於物。此時的精神活動,是一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的狀態。動與靜在人身上的活動是經由精神活動與意識行為的指揮而作用著。太極拳的動所表示的是由靜而不靜的運動覺;靜所表示的是由動而達於不動的位置覺,運動覺與位置覺是一體兩面,位置覺永遠存在著運動覺,是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。動靜互為其根,忽隱忽現,首尾無端,變化莫測,圓圈旋轉,無分先後,以「以心行氣,以氣運身」為法,在捨己從人,沾黏連隨的作用下,將太極之功融於道化之中。吾以道化之中,得道之虛靈不昧,以應當下的萬有一切,虛中有實,實中有虛,能知動靜有無的變化,即掌握了太極拳的「幾微」之勢。故曰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,雖變化萬端而道始一貫。


太極拳運行中其視則近於觀,全身通透,週身一體視之,內外觀照,故無法以弱眼視之,但能以身觀之,如雷達般之全體照應。其聽非來自於耳之聽,其聽則是一種全身的感應,身心發用出來的一種氣息感應,生理的神經感受度與心念意識作用的氛圍感覺,聽是一種「以心行氣」的知覺一氣,週身感應的聽覺,全身如眼般,敏銳的覺醒,觀照內外,其聽是身心一體的覺照。


太極拳以「以心行氣」掌握了身心觀照,以「以氣運身」的舉動,掌握四肢的屈伸開合的運動變化,利用陰陽互用,剛柔相濟,往復摺疊,進退之間,來勢與往勢相互激盪,氣機在盈虛消長中相搏,其感應是內在的陰陽二氣的消長與昇發而覺知於體的氣勢之變化,難於把捉,但其微波盪漾皆能了然於胸,相盪之氣洗滌身心,雖不皦但也不昧,但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,剎那變化,惚恍之間,微而能覺。


修煉太極拳,即在修煉勢、氣、神一體掌握,使身心視覺平夷無礙,聽覺通透,雖希而能感,知覺一氣的精神,雖微而能精,感而遂通,在無極而太極的情境下置身,置身心於虛靜之中,觀天根月窟往來,精神作用交融於道化之中,置身於道之虛而能應,當下「知覺一氣」之存在乃虛中有實,實中有虛,忽隱忽現,變化莫測,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,但恍惚間,若有若無,不可致詰,雖不皦,但也不昧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5.10.02 初稿 1302個字


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---寵辱

老子第十三章寵辱


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、辱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寵辱若驚.何謂貴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.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;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。


 


太極拳說:


現實經驗的世界,由於人心的執著造作,爭勝、取悅、勝敗得失斤斤計較,寵之則得意忘形,辱之則俟機報復,寵辱於身,招來禍患,失去了生命的本真。莊子在齊物論中言:「一受其成形,不亡以待盡,與物相刃相靡,其行盡如馳,而莫之能止。不亦悲乎,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,薾然疲役,而不知其所歸,可不哀邪。」


人稟天地之生而有了形體,利用此形體與外物相互爭勝,互相磨擦,將生命推向物欲的浪逐競爭而不知止,終身勞勞碌碌寵辱一身,卻看不出有所成就,極度疲憊困頓,卻不知道自己的歸宿。故老子說: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。因有身的執著,因此產生了對立存在。爭端寵辱都是在互相對立中才引發的。沒有我的對應面,就沒有我的存在;而沒有我就沒有我的對應面,明白這個道理,不去分別,依循自然之理,如莊子所言:「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,亦因是也」,使彼此兩方都沒有相對立的一方存在,則無所寵辱之爭,則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。


太極拳運動講求動靜交相養,陰陽得其平,從知覺運動中,提高覺性的培養,自我的肯認,慎獨其身,寵之辱之,皆無損於太極自身,委身於太極,以太極為道,身為器,道器合一,拳我一體,置身於太極之生活場域,薪火相傳,薪盡火傳,營造的是歷史社會總體。太極拳法統頌明確的指出太極武藝的藝業修煉在於:


承先啟後,偕道同遊,廣法濟渡,輯藝為舟。


廣法濟渡,傳薪不已;輯藝為舟,德業暢流。


至言正風,至理正蒙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。


有情有信,三極徵見;無為無形,光耀永恆


太極拳貴以身為天下,愛以身為天下,承先啟後,輯藝為舟,傳薪不已,法傳不息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,光耀永恆。故可寄天下,可託天下使拳能光耀永恆,太極身天下身,放之四海,嘉惠眾人,人人能得太極拳之道,而修之煉之沒有對立,沒有分別則無寵辱,無禍患,無有驚恐


2005.10.02初稿 740個字